一、设备配置
山东大学大型仪器公共技术平台汇聚了丰富的核磁共振资源。目前,全校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12台,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2台。各平台设备配置如下:
1.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
600 MHz 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1台)
500 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1台)
400 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3台)
300 MHz 核磁共振波谱仪(1台)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0.5T/1.0T,2台)
2.前沿化学研究院(青岛校区):
400 MHz核磁共振谱仪(1台)
3.药学院平台:
800 MHz 超低温核磁共振谱仪(1台)
600 MHz 核磁共振谱仪(1台)
500 MHz 核磁共振谱仪(1台)
400 MHz 核磁共振谱仪(1台)
4.生命环境研究公共技术平台(青岛校区):
600 MHz 超低温核磁共振谱仪 (1台)
二、人员构成
山东大学在核磁谱仪管理人员构成方面,由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与朝气蓬勃的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现有6位专职管理技术人员及1位兼职教师,合理的人员构架有力地保障了技术传承与仪器设备的高效运行。
三、平台定位
1.化学与化工学院
核磁共振平台(结构成分与物性测量平台)自2002年始建核磁共振实验室以来,由最初的1台400 MHz液体核磁共振波谱仪,发展至今组成了由600MHz固体宽腔核磁共振波谱仪及500 MHz、400 MHz、300MHz液体谱仪以及1套0.5 T、1.0 T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的核磁共振机群,构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全面、配置合理的核磁共振共享平台,面向校内外提供高质量的核磁共振测试服务和技术支撑,同时承担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工作。山东大学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科研方向众多,测试需求纷繁复杂,核磁共振平台以化学、物理、材料、环境、医学、生命科学、能源等学科中的科学问题为牵引,支撑各科研院所和单位开展以核磁共振为主要手段的多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创新研究,发展核磁共振方法和谱仪技术,围绕“科学研究、技术支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理念推动公共技术平台发展。
2.药学院
配备了4台高场核磁共振谱仪(800 MHz、600 MHz、500 MHz、400 MHz),其核心定位为支持药物研发。该设施在支撑学校与学院层面的药物研发项目(例如《蓝芩口服液》、《葛根汤口服液》等开发),以及高端科研平台(如新药创制大平台、教育部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贡献。
3.微生物技术研究院
配备了1台600 MHz超低温核磁共振谱仪,该设备在天然产物结构解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发挥着关键作用。
预约仪器请登录山东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信息系统:https://gxpt.sdu.edu.cn/lims/login,预约后进行测试。
(该视频于今年8月由山东大学与布鲁克公司合作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