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2024年度优秀科研仪器案例评审结果公示,全国共遴选认定100项优秀案例。山东大学《管道长距离超声导波结构健康监测仪器》《基于数字全息干涉法的钙钛矿材料光致形变量测量系统》《基于树脂法的大气氮沉降装置研制与应用》3项成果入选,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管道长距离超声导波结构健康监测仪器》:为了满足管道健康状态监测的重大需求,自主研发了管道长距离超声导波结构健康监测仪器及应用系统,可实现管道大范围高效在线健康状态监测与损伤分析,对完善管道健康监测体系,保障运营安全和优化运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姜明顺团队完成。
《基于数字全息干涉法的钙钛矿材料光致形变量测量系统》:为了准确、精细化分析光、热等外界激励对钙钛矿材料晶格结构影响,开发了一套离轴数字全息技术,首次在微观尺度上直接、立体、精确的测量、绘制了钙钛矿单晶的光致形变,为钙钛矿材料的光致形变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该研究由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行星科学课题组吕英波教授及其团队完成。
《基于树脂法的大气氮沉降装置研制与应用》:针对环渤海地区大气氮沉降的观测需求,设计了一种无需电力和大量人力投入的新型大气沉降采样装置。该装置利用离子树脂,适合野外多站点的长时间序列采样。为优化环渤海区域污染物减排、保护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该研究由环境研究院宗政与合作单位共同完成。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建设目标要求,设立实验技术类研究项目,引导面向前沿科技发掘设备技术效能,促进设备原始创新研制、新功能开发及新方法研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2023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100项优秀科研仪器案例中,山东大学入选3项成果,并列全国高校第四位。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秀案例征集遴选活动以建设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引导实验技术人员强化操作技能、改进仪器功能、创新实验方法,促进科研理论成果向新质生产力深度转化,助推提升我国实验设备操作和仪器开发利用水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